“唐宋八大家”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中大放異彩,其中蘇軾更是被譽為大文豪、人之真龍。在中華文化的歷史長河中,他的名字被公認是一座永不磨滅和難以逾越的豐碑。

蘇軾不僅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而且尤其重視提攜后學,當時就有許多青年才俊,眾星捧月似地追隨在他的周圍。其中被譽為 “蘇門六君子”的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秦觀(這四人也被稱為“蘇門四學士”)和陳師道與李廌,以及海南史上第一位舉人姜唐佐等,就是備受蘇軾教誨和提攜,乃成為名滿天下的飽學之士。但受蘇軾影響最大、感染最深、熏陶最重、指點最多的,恐怕還要算是蘇軾的三子蘇過。蘇過陪伴、侍奉屢遭貶謫的父親蘇軾顛沛流離、千山跋涉、萬里投荒一直到而立之年。如果說流放讓蘇軾感覺政治失意的話,貶謫才真的使他心灰意冷。因此我們難以想象,如果沒有“篤孝”蘇過的陪伴,多愁善感、自視甚高的“老坡”蘇軾還能否如此豪逸曠達?也許完全會是另一種不堪的結局。有聰明好學、懂事孝順的兒子蘇過陪伴、侍奉,蘇軾在流離失所的貶謫過程中雖困苦交加,卻不失天倫之樂而且更加激發(fā)了他的豪邁與曠達。“小兒耕且養(yǎng),得暇為書繞”,正是蘇軾貶謫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正因如此,他才在謫居黃州期間創(chuàng)作了被譽為“千古絕唱”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相比蘇軾的曠達樂觀、灑脫放達,蘇過則是在迷茫、孤獨、痛苦和無奈中步入了自己的人生旅途。隨父親流貶生活的艱難和內(nèi)心的失落,使本就嗜書如命的蘇過更易將流放地作為一種精神的歸宿。加之父親的熏陶感染、耳提面命,他撥燈讀書、濡筆為文,積年累月,最終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世間關于蘇軾以及“三蘇”(蘇洵、蘇軾、蘇轍)的研究著述甚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蘇過的文學成就,卻被淹沒在祖輩父輩的文學光焰之中,至今仍未引起后人的足夠重視。

海南的儋州,為蘇過提供了精神棲息地,蘇過也以儋州為第二故鄉(xiāng)。他熱愛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這里是他幽夢中的人間天堂,是他生命里的再生圣地。他由衷地慨嘆,儋州是“神仙之所宅”的美麗地方。蘇過在儋州伴父左右,侍父起居,同時又時時觀察當?shù)厣鐣睿运娝劄轭}材寫了大量詩歌文賦。

盛華先生這本新著,正是著眼于對蘇過居儋三年及其文學創(chuàng)作的系統(tǒng)研究,開創(chuàng)了“蘇學”研究的另一片新天地、又一個新視角。作者采用“注譯論附”的著寫體例,將蘇過隨侍父親居儋三年前后的生活經(jīng)歷逐年列表,將其間創(chuàng)作的詩詞文賦詳盡注釋、逐一翻譯、深刻論述。這些論述,不僅彰顯了蘇過居儋期間對流貶生活和當?shù)孛袼罪L情描寫的文學成就,而且還涉及對他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精神世界的剖析。同時還使我們對一個特定時代特定地域的社會生活、文化現(xiàn)象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一頁頁讀下去,讀者難免會陷入蘇過人生的糾結之中,擔心蘇過的生命力會有怎樣的價值體現(xiàn)。通過本書的字里行間,我們看到了蘇過內(nèi)心的矛盾沖突、恪盡孝道的感人形象、老成持重的性格特征。其居儋三年的心路歷程,折射的是整個生命糾結中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蘇過有太多欲為而不可為之事,而又不愿做無為之人,那就自由地漫步于大自然、自由地呼吸新鮮空氣,潛心接受父親的教誨,漫天尋找屬于自己生命的那一朵云彩。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蘇過在內(nèi)心的糾結之中,重新規(guī)劃和構建了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并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蘇過的文學成就和人格魅力,終將值得后人稱頌。

本書將蘇過的詩文劃歸于貶謫文學范疇,從貶謫文學的角度審視蘇過的文學創(chuàng)作,這可以看作是對蘇過詩文的歷史定位。在此前提下,作者專注于論述蘇過的忠義、純孝、志隱及“斜川之志”,而避免了其他多余的解釋。從戰(zhàn)國至明清時期的大量貶謫文學,構成了中國文學史中最有價值最為悲情的部分,在此框架下,本書就好似搭建了一個時空隧道,引領讀者直接與蘇過對話,領略他的文學造詣和人格魅力。本書還啟迪我們?nèi)绾胃行У匮芯亢皖I會貶謫文學,即既要見其文,又要見其人,強調貶謫文學研究中人格與人性的因素,二者并舉,這就是人文精神。蘇過治學嚴謹、詩文引經(jīng)據(jù)典,如果僅僅進行文言解釋、典籍說明,就難以領會貶謫文學的真正內(nèi)涵了。

我來海南不久便和盛華相識,雖然見面很少,但他儒雅的氣質和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給我印象至深。由于他自年輕時即酷愛文學創(chuàng)作,所以,幾十年來工作之余,總有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探索和收獲。近年來,他將這些利用課余飯后、假期節(jié)日創(chuàng)作的詩詞曲聯(lián)以及文論結集為《西塬齋集(七卷本)》,堪稱鴻篇巨制,很受讀者歡迎。接著又出版了長篇小說《東坡之我本儋耳人》,生動地描寫了蘇軾在海南的流貶生活,塑造了面對挫折百折不撓、積極樂觀、曠達豪放的一代文豪的豐滿形象。當下的研究專著《小坡之隱者歸來》一書,更是浸潤著他筆耕不輟的勤勞汗水,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學素養(yǎng)和廣博的文史知識。他對蘇過貶謫文學的準確把握和精辟論述令人為之震撼,要為這樣深刻的作品作序,我雖覺勉為其難,但卻樂而為之。

在海南,文化已經(jīng)被普遍公認為是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的靈魂。實際上,我認為文化是一切事業(yè)的靈魂,所有事業(yè)的成功無不根植于肥沃的文化土壤之中。沒有文化,會讓人沉溺于功名難以自拔;沒有文化,會讓人深陷利祿喪失自我;沒有文化,會讓人無法認知真理和謬誤;沒有文化,會讓人無法判別當下與未來。往往由于文化的缺失與匱乏,會使整個社會難以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F(xiàn)在社會普遍存在誠信缺失、拜金主義等問題,我認為主要的根源之一,就是文化出了問題。因為只有豐富的文化,才會使我們心靈寧靜、淡定從容。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認為盛華先生兩年間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東坡之我本儋耳人》、研究專著《小坡之隱者歸來》的相繼出版,對儋州乃至海南弘揚“東坡遺風”是為力作,亦是召喚我們傳承和光大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具有重要的引領意義和歷史價值!

(作者系海南省人大副主任。本文為作者為《小坡之隱者歸來》一書所作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