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三徐”曾經(jīng)創(chuàng)造了中國科舉史上的一個奇跡。清順治十六年(1695),老三徐元文考中狀元,年僅25歲,是清代最年輕的狀元之一??滴蹙拍?1670),大哥徐乾學考中探花。三年后,二哥徐秉義重演探花故事。清初詩人王士禎在《池北偶談》中感嘆:“同胞三及第,前明三百年所未有也。”而民間則以“兄弟三鼎甲,一門五進士”來形容徐氏科第盛事。還有一句民諺形象地說:“帶葉黃瓜李,不如一個大荸薺”,戴、葉、黃、顧、李五個世家望族,被新貴徐氏完全蓋過了風頭。加之徐氏三兄弟的舅舅是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顧炎武,誰都不會懷疑他們能當好官。

孰料,康熙二十九年(1690),原任刑部尚書徐乾學突然案發(fā)。

該年六月十四日,兩江總督傅拉塔疏劾徐乾學與大學士徐元文兄弟放縱子侄、姻親、家人等招搖納賄,爭利害民,并列其所行劣跡15款。疏中還指出,江蘇巡撫洪之杰對徐氏趨炎獻媚,甚屬溺職。

《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5輯收錄了《徐乾學等被控魚肉鄉(xiāng)里荼毒人民狀》30余件,包括控告徐乾學及其子侄等九件、徐元文四件、徐秉義兩件、泛指徐氏者八件,此外還有工部尚書翁書元等要臣劣跡狀,證明傅拉塔所劾是實。

其中直接控告徐乾學的案件有五件,分別是:無錫縣監(jiān)生華原淳告徐乾學詐銀逼命狀,詐騙白銀30 0兩;昆山縣貢生沈愨呈控徐乾學一門貪殘昆邑狀,詐騙白銀10 0 0兩;附居太倉生員張恂如呈控徐乾學炙詐婪贓逼死父命狀,詐騙白銀3100兩;休寧縣商人吳淇稟控徐乾學冒旨詐騙銀兩財物狀,詐騙財物數(shù)額不詳;嘉定縣民褚亮稟控徐宦管家褚昭仗勢害民狀,狀告徐乾學包庇惡奴,未涉及財物。

且看張恂如訴徐乾學案。原告張恂如的父親張希哲,為太倉州學正,歲貢出身,正八品??滴跏?1674)考滿,遷調(diào)為山西平陽府稷山知縣,官升七品。這本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哪兒想到,張希哲“文憑到時,適患痰癥臥床,恐稽憑限,具文告病”,不能如期赴任。當時在京城等候“補缺”知縣、知府的,幾乎可以排成長龍。一不小心,就可能被人頂替。張希哲立即花錢在京城請托,但仍然覺得不踏實。這時候,丁憂在家、后出任刑部尚書的徐乾學提出,讓弟弟徐元文在京中為之斡旋,自然要花一些交際費。假如手頭不便,可以代為借款。張希哲根本沒料到,徐乾學所做的一切類同詐騙,最終導致其傾家蕩產(chǎn),抑郁而死。16年后,他的兒子張恂如終于向兩江總督傅拉塔控告,“血奏真冤,預鳴滿漢大人洞鑒沉冤”,希望正典置法徐氏,“庶父瞑目于九泉”。訴狀中附有徐乾學手札抄件17封,可謂證據(jù)確鑿。

比如,張希哲原本答應交際費為白銀50 0兩,徐乾學卻開價150 0兩,并且以月息五成計算。另外加中間人“手續(xù)費”6 0兩。每次張家付款,先扣去利息,剩下的本金與利息一并滾利。放出這樣的高利貸,實在是心狠手辣。張家拿不出錢,不得已派人去絳州金客處借金錠,徐乾學卻嫌“黃色不佳”,每錠又加紋銀12兩。然而,從張希哲處拿到錢,卻根本不告訴他這些錢去了哪里,說是要嚴格保密。張希哲稍有不滿,徐乾學便嚴辭叱責:“至于利銀,原是本到利至,無有不扣算利而先算本之理。在家在京,總無此理。”

他給張希哲的信札中有許多抱怨之詞:“債主聞知,晝夜坐索”“一片熱腸,反負重累”“賤兄弟于年翁心力竭矣,不求報效,乃反相累”,全然是好心不得好報的模樣。可是談及金錢,卻口氣嚴厲,絲毫也不肯通融:“幸而獲濟,飛鳧花縣,遂已二年。第固不明言功,但酌水知源,勿忘所自。小價此來,必乞一頓清據(jù),不能再候伺矣。”

這似乎讓人有些匪夷所思,精明過人、權傾一時的徐乾學,為什么在給張希哲的信札中白紙黑字,絲毫也不擔心會給人留下把柄?我們或許可以從兩方面作解釋:一是清代朝野政治風氣敗壞,請托、說情已成家常便飯,收受禮金乃潛規(guī)則,根本不稀罕。二是他雖然知法犯法,卻自恃在朝廷有背景、有靠山,更有錯綜復雜的關系網(wǎng),即使出點兒什么事,也不難擺平。

可是,徐乾學沒有想到,局勢并未按照他預設的方向發(fā)展,兩江總督傅拉塔在張恂如控告后,下決心徹查。這時徐乾學著急了,趕緊跟張恂如打招呼,許諾“退回原銀數(shù)”,千方百計索回自己的手札,以毀滅罪證。吊詭的是,徐乾學的手下見慣了貪婪,竟侵吞“退款”。張恂如見徐乾學一騙再騙,說話根本不算數(shù),只得冒死告狀,不告倒徐乾學,誓不收兵。

假如真如張恂如等人的訴狀所說,徐乾學兄弟確實品行惡劣,仗勢妄為,魚肉鄉(xiāng)里,使地方百姓苦不堪言,那么,清王朝的法律該對他進行怎樣的制裁呢?

出乎意料,康熙皇帝對此所下旨是:“所參本內(nèi)各款,從寬免其審明。”徐元文著休致回籍。后諭徐乾學,嚴斥,免降調(diào),仍留任。是年冬,康熙皇帝準他請假,命攜書歸籍編纂。引人矚目的是,康熙還降旨褒嘉,賜手書“光焰萬丈”榜額。不久,傅拉塔再次彈劾徐乾學囑托蘇州府貢監(jiān)等請建生祠,縱容子侄交結洪之杰,為害益甚??滴趸实巯轮?,免去洪之杰官職,對徐乾學兄弟的劣跡卻依然置之不問。

徐乾學案一波三折,足足訴訟了兩年之久,始終沒有被定罪處罰。清代史料中沒有任何關于這些案子審判的記錄。從清朝的律法看,僅張恂如控告徐乾學詐騙白銀3100余兩,“炙詐婪贓,逼死父命”,就應被定為重罪,依法重罰。即使有寬恕的理由,也必須述明原委,然后“皇恩浩蕩”,從寬處理。可是在徐乾學被訴訟纏身的這一年,兩江總督傅拉塔疏劾徐乾學與徐元文放縱子侄、姻親、家人等招搖納賄,爭利害民,致使徐乾學被部議革職。但是革職后并未徹查,既沒有給他一個清白,也沒有證明他犯罪。

清朝是我國最后一個封建制朝代,康熙皇帝在位長達61年,文治武功,遠邁漢唐,經(jīng)濟繁榮,財政穩(wěn)定,而封建集權也達到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頂峰。當時的老百姓未必知道法律是如何規(guī)定的,但誰都明白“圣旨”是怎么回事。讓皇帝不高興,可是要掉腦袋的?;实鄣囊庵揪褪欠?。盡管康熙皇帝被稱為明君,但身份和位置決定了他手握天生俱有的莫大權力。徐乾學一案就充分體現(xiàn)了皇帝的霸權,真所謂圣旨大于天?;实鄣囊痪湓捑屯耆珱Q定了徐乾學的命運。只要一句“從寬免其審明”,就根本不用考慮是非法律、罪與無罪。有關人士在評述時,還會加上“承蒙圣恩”或“皇恩浩蕩”等字樣。

應該看到,徐乾學一門被訴訟20余次,卻并未獲罪,與徐乾學擁有大量社會資本是密不可分的。

徐乾學為人機敏,擁有深厚的知識積累,使他的仕途一帆風順,先后擔任日講起居注官、《明史》總裁官、侍講學士、內(nèi)閣學士,康熙二十六年(1687)升左都御史、刑部尚書??滴趸实蹖λ祛櫽屑印<词顾掂l(xiāng)后,康熙仍念念不忘,覺得只有像徐乾學、徐元文、徐秉義這樣的官員,才能夠稱得上學問才識俱佳??滴跞辏?694),康熙下諭大學士推舉文章學問超卓的人,有人舉薦了徐乾學等人??滴趺麄冞M京修書。誰知徐乾學已經(jīng)逝世,遺疏將《大清一統(tǒng)志》進奉,康熙下詔恢復他之前的官職??滴趸实蹖π烨瑢W才識的欣賞,成為他最大的保護傘。

由于康熙的賞識,徐乾學有機會參與《明史》、《大清會典》和《大清一統(tǒng)志》的修纂。在修史過程中,徐乾學借機結識了許多文人學者,包括明代遺民學者,但似乎沒什么政治意圖。當時,康熙為了鞏固帝王基業(yè),一方面籠絡漢族知識分子,另一方面又禁止學者文人聚會結社。徐乾學廣泛招納幕賓,名義上是為了修史,實際上很吻合清政府籠絡明遺民學者的政策,客觀上幫了康熙的忙。同時為他樹立了學術上的聲望,并且構筑起了厚實的社會基礎。

徐氏三兄弟都是康熙朝重臣,多年官宦生涯和資本雄厚的家族背景,使他擁有常人所沒有的社會資源。徐乾學案發(fā)時,他已乞休還鄉(xiāng),官位不再,所掌握的社會資源也有所變化,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在朝野的影響力仍不可低估。一些著名學者曾作過他的幕賓,與學者結交而形成的社會關系網(wǎng)發(fā)揮著極其微妙的作用??滴跎钪@一點,對徐乾學的眷顧,不僅是對他,更是對士林學者表達示好之意。為了穩(wěn)固統(tǒng)治,為什么不能網(wǎng)開一面?在法治還是人治之間,康熙寧可選擇后者。朝廷內(nèi)外沒有人敢說他任性。

事實上,康熙給徐乾學以寬容,最大的緣由是為了滿漢勢力的平衡。明珠與徐乾學的明爭暗斗,此起彼伏,掣肘著朝廷的政治局勢。而兩江總督傅拉塔恰恰是明珠的外甥。

作為徐氏三兄弟的舅舅,顧炎武曾給予他們經(jīng)濟上的資助,對他們的學業(yè)功課也悉心指點。后來他的許多治理國家的觀點,尤其是廉恥的觀點、養(yǎng)廉的觀點、振興經(jīng)濟的觀點經(jīng)由外甥傳播,讓康熙皇帝在潛移默化中有所接受,進而作用于時局,施惠于百姓。他的《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等著作,四處流傳,甚至“朝野傾慕之”。

然而,顧炎武與他們之間有親有疏、時親時疏。特別是對徐乾學有些疏遠,覺得他功名利祿之心太重,但對于他的斑斑劣跡未必知曉。徐乾學也不可能在舅舅面前暴露自己丑陋的一面。顧炎武在給學生潘耒的信中,曾以長輩的身份批評了徐乾學的所作所為,更以一個學者的目光批評“世風日下,人情日諂”的社會現(xiàn)象。筆者在《顧炎武的峻厲》一文中已經(jīng)寫過,這里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