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中共一大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作為百年大黨,中國共產黨取得了不朽的豐功偉績,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fā)展的趨勢格局。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取得這種偉大成就,有其思維方式上的必然原因,這是因為思維決定行為、決定出路,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結局。就思維方式而言,中國共產黨的一個突出優(yōu)點和明顯優(yōu)勢就是強烈的實踐性思維。這種實踐性思維源于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主張理論聯系實際,強調實踐的重要意義,注重釋放人民群眾的實踐潛能,重視決策部署的有效落實。
在認識論上,實踐性思維強調一切從實際出發(fā)認識問題、制定政策、發(fā)展理論,既反對本本主義,又反對經驗主義。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我們黨的一個巨大優(yōu)勢,但觀諸歷史,對指導思想的僵化理解也往往導致本本主義,從而給黨和人民事業(yè)造成巨大損失?;诖?,我們黨在實踐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的思想路線。這一思想路線體現了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闡發(fā)的“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的基本原理,以強烈的實踐性思維正確處理了“本本”與實際的關系:一方面,“本本”盡管極為重要,但不是出發(fā)點,出發(fā)點只能是具體的歷史的現實,分析問題、制定政策,都必須立足于此;另一方面,“本本”闡發(fā)的基本原理當然具有根本性指導意義,但必須努力聯系具體實際,而不能照本宣科,特別是不能把“本本”迷信化、教條化,要立足于現實實踐去發(fā)展“本本”、創(chuàng)新理論。盡管恩格斯早就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fā)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但正是在持續(xù)而艱難的探索實踐中,我們對此的認識才愈益深入,體會才愈益深刻。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更是多次闡述這一成為全黨共識的自覺認識:“我們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fā)展。”
經驗主義是在面對新問題、新挑戰(zhàn)時由于思維的路徑依賴而形成的一種慣性思維方式與問題解決方式。經驗當然重要,但經驗主義卻不可取,實踐性思維恰恰是破解經驗主義的良方。而要真正體現實踐性思維,克服本本主義、經驗主義等主觀主義,做到實事求是,就必須通過自上而下的群眾路線與自下而上的民主機制全面深入了解具體實際,并在此基礎上經過認真總結、科學研究,把握問題實質、事情關鍵與事物規(guī)律,將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從而形成新的政策或創(chuàng)立新的理論。當然,按照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即使形成新政策或創(chuàng)立新理論,認識與實踐之間仍然存在一個不斷循環(huán)往復的漸進式發(fā)展過程。在此意義上,實踐性思維反對一切僵化保守、反對一切故步自封、反對一切因循守舊、反對一切惰性停滯,并且形成了從感性實踐到理性認識,從理性認識再到現實實踐的有效循環(huán)反饋機制。而這使得中國共產黨在百年發(fā)展歷程中能夠不斷解放思想、順應歷史與時代潮流,反映與體現民眾訴求,更好發(fā)揮自身先進性和代表性。
在價值觀上,實踐性思維強調實踐標準、確立實踐導向、追求實踐效果。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能力與執(zhí)政水平如何,根本而言要看黨創(chuàng)立的理論、制定的路線、提出的方針、形成的政策、確立的制度能否產生良好的實踐效果,黨的各級組織能否在實踐中發(fā)揮有效的引領、組織、帶動作用。換言之,對中國共產黨而言,實踐性思維本身要求以事實說話、以實績服人、以實效證明,要求能夠切實推動中國社會的解放進步、中國人民的發(fā)展幸福、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只有這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真正贏得人民的擁護。
在中國近現代各種政治力量中,歷史和人民之所以選擇中國共產黨,就是因為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懷揣著天下為公、人民至上、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凡此種種,都鮮明地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人偉大的實踐情懷、執(zhí)著的實踐精神、自覺的實踐態(tài)度。早在1945年,毛澤東同志在《論聯合政府》中就指出,“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于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的發(fā)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產力的,還是解放生產力的”。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則提出了著名的“三個有利于”標準,指出社會主義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同志反復強調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的偉大歷程,中國現代化的偉大成就,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進展也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無愧是具有強大實踐能力的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按照實踐標準,凡是不能實現社會主義實踐功能的,不能促進生產力發(fā)展、人的發(fā)展與社會和諧進步的,不論是理論、政策還是制度,都必須進行調整與變革。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檢驗政策與制度效果的唯一標準。
在群眾觀上,實踐性思維注重發(fā)揮人民群眾作為實踐主體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歸根到底,人民群眾才是物質生產、社會進步與歷史發(fā)展的主體。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有效喚起廣大人民群眾的無窮智慧和潛能,保障其主體地位,維護其主體權利,發(fā)揮其主體能力,使人民群眾成為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的更為自覺的主體。人民群眾在實踐中不僅富于觀念的創(chuàng)造性,能夠提出很多好的觀點、看法與建議,而且也是行動的主體。理論再科學、路線再正確,如果不能被人民群眾深刻認識與理解,便不能轉化為人民群眾自覺的實踐行動,是無法有效改造世界的。
民族復興事業(yè)偉大而艱難,只有依靠廣大人民群眾主體作用的充分發(fā)揮,才能克服一切艱難險阻。人民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是真正能夠改天換地、創(chuàng)造奇跡的。對此深有體會的毛澤東同志在總結中國革命時指出,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應該使每一個同志懂得,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任何敵人也不能壓倒我們,而只會被我們所壓倒”。革命需要緊緊依靠人民,建設與改革同樣如此。實際上,一部改革開放史就是一部逐步明確和保障人民群眾的實踐創(chuàng)造權、讓群眾充分釋放自己的創(chuàng)造激情和實踐活力的歷史。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習近平同志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才強調,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群眾在實踐活動中所表達的意愿、所創(chuàng)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fā)揮的作用,充分激發(fā)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chuàng)造偉力。在進入新發(fā)展階段的今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更需要秉持實踐性思維,依靠人民續(xù)寫輝煌。
在方法論上,實踐性思維一是強調實踐探索,二是強調決策部署的實際落實。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但是客觀環(huán)境和條件往往超出主體所能預料與控制的范圍,換言之,實踐總是充滿著不確定性,就此而言,主體必須在實踐中逐步地探索、總結,不斷深化對事物本質與規(guī)律的認識??陀^世界永遠具有未知性,實踐永遠具有開放性,探索永遠具有未完性。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也就是在實踐探索中逐步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新境界的過程。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中指出的實踐與認識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的過程,實際就是一個在反復實踐探索基礎上認識持續(xù)提升的過程。民主集中制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其實也是在實踐探索基礎上才得以有效運作的。毛澤東同志講的“靠總結經驗吃飯”,鄧小平同志強調的“摸著石頭過河”,都是注重實踐探索的意思。對于新時代的改革發(fā)展,習近平同志也強調“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tǒng)一的”,摸著石頭過河就是摸規(guī)律,從實踐中獲得真知。強調有效的落實也是實踐性思維的題中應有之義,實踐本身就包含踐行、落實、執(zhí)行之意。作為一個立志改變世界的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中國共產黨不尚空談,不僅高度重視求實,也高度重視落實,并且求實也是為了落實。百年大黨之所以成功,強大的執(zhí)行力、落實力是一個重要原因。越是困難時刻,越是攻堅階段,越需要全黨凝心聚力,維護中共中央權威、嚴格紀律要求,將既定的決策部署迅即有效執(zhí)行。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也多次強調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決不允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決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決不允許在貫徹執(zhí)行中共中央決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
縱觀百年黨史,深刻認知、自覺堅持、有效運用實踐性思維,無疑是中國共產黨成功的重要秘訣之一。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省魯北技師學院督查審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