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敗、凌亂和嘈雜,曾是那個老舊的小區(qū)帶給人們的第一印象。

65歲那年,她的丈夫病逝,她因車禍失去了一條腿,肇事司機至今未找到。囊中羞澀的她,離開了原來居住的小區(qū),拖著假肢,搬進那個環(huán)境較差的小區(qū)。

她租住的小屋,本是房主自建的一個雜物間,狹小而昏暗,唯一的優(yōu)點是房租便宜。

幫她搬家的人十分驚訝,她的家當除了幾件該淘汰的陳舊電器、少許的衣物、日常的鍋碗瓢盆、七八個花盆,最顯眼的竟是十幾個紙箱的書籍,還有她視為寶貝的兩個實木書柜,它們已跟隨她搬過好多次家了。

當了30多年的清潔工,退休工資僅有2000多塊錢,但她很知足。擦亮玻璃窗,粉刷好墻壁,在臥室向陽處擺上花盆,給馬桶套上自己手編的坐墊。將小屋收拾得利利索索后,她燒一壺開水,從書柜上取一本書,慢慢翻閱。那一刻,時光那么緩慢而悠長。

有時,她也會坐在窗前,悠然地望著小區(qū)里來來往往的人,看那個在垃圾箱里翻揀廢品的駝背老人,看那個腳步匆匆的快遞小哥,看那個沖著作業(yè)沒完成的孩子發(fā)火的媽媽,看那個吃著包子接電話的裝修工,看那幾個在坑洼不平的庭院里嬉戲的孩子……她目光溫柔,仿佛那些人都是她的親人。

走出小屋時,她悄然將單元門上亂貼的小廣告撕掉,把一些被鄰居隨手拋擲的垃圾撿起扔到垃圾箱里,將松動的地磚鋪好、踩實,將那條垂落的網(wǎng)線挽好架起,給那只流浪貓準備一些食物……她愿意做一個熱愛小區(qū)的主人,盡力讓小區(qū)變得更好,無需報酬,甚至無需被關(guān)注。

春天來了,她將小區(qū)庭院里那個被廢棄許久的花壇收拾干凈,撒了好幾種花籽,還在院墻邊撒下牽?;ê退N薇花的種子。很快,原本荒草叢生的花壇,開出了姹紫嫣紅的花朵,引來了蝴蝶和蜻蜓,牽?;ê退N薇花的藤蔓也緊貼院墻,鋪展出漂亮的織錦。有人不禁慨嘆,在這里住了這么多年了,今天才發(fā)現(xiàn)只需稍微用心,就能把小區(qū)扮靚。

周末,她換上一套干凈的衣裳,走進圖書館,像一個洞悉世事的智者,悠然地徜徉于文字的海洋里,時而會心一笑,時而眉宇一蹙,時而撫胸輕嘆,時而攥拳暗贊,時而靜默遐思,時而凝神呆坐……沒有人知道,她的內(nèi)心世界是怎樣的繁花似錦,就像極少有人看到她平凡中堅守的那份優(yōu)雅。

第一次走進臨街的那個咖啡屋里,她點了一杯卡布奇諾。午后的陽光穿過百葉窗,落到她胸口的一朵小花上,落到玲瓏的咖啡杯上。她輕啜一口小磨咖啡,眼中流露出時光靜好的安然,那么人間煙火,那么詩意盎然。

鄰座那位畫家,被她周身散發(fā)的氣質(zhì)迷住了,忍不住坐到她對面,毛遂自薦要給她畫一幅素描。她欣然點頭,說她看過他的畫作,還隨口點評了他的那幅獲得全國大獎的名畫,他驚詫萬分的是,她的點評很專業(yè),顯示出一定的藝術(shù)素養(yǎng)。

畫家贊嘆她“優(yōu)雅得像一個女王”,她莞爾:“我只是想在凡俗的日子里,活成一束光。”

即使身著素衣,也要心有錦緞,努力讓自己活成一束光,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這樣的生命怎能不讓人肅然起敬?畫家在向我講述她的故事時,如此由衷地感慨。

是啊,如同一片平凡無奇的葉子,她普通得鮮為人知,但她豐盈的心靈世界,特別令人羨慕,令人贊賞。